Skip to content

应用架构(Application Architecture)

定义与目标

应用架构定义实现业务能力的数据处理与功能组件、系统边界、接口与交互方式,旨在构建可演进、可维护、可集成的应用组合(Application Portfolio)。

主要内容

  • 应用组合与分层(前台/中台/后台)
  • 领域与边界上下文(DDD)
  • 应用服务化与API治理(REST/gRPC/Event)
  • 集成模式(同步/异步、编排/编舞、消息驱动)
  • 非功能性需求:可用性、性能、可维护性、可观测性
  •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(ALM)与发布策略

关键工件

  • 应用地图与系统清单
  • 领域模型与上下文映射
  • 服务接口规范与契约
  • 集成架构与消息模型
  • 质量属性场景(QAS)与架构战术

方法与步骤(ADM Phase C-Application)

  1. 基线应用架构与能力映射
  2. 目标应用蓝图与演进路径
  3. 服务化/API策略与网关治理
  4. 集成与数据一致性策略
  5. 非功能性需求验证(场景/战术)
  6. 差距分析与迁移计划

质量属性与战术

  • 可用性:冗余、故障隔离、降级与熔断
  • 性能:缓存、负载均衡、异步化
  • 可修改性:模块化、抽象、契约优先
  • 安全性:零信任、最小权限、密钥管理
  • 可观测性:日志、追踪、指标、告警

最佳实践

  • 以域和能力为边界进行服务划分
  • 契约优先的API设计与治理
  • 事件驱动的解耦与最终一致性
  • 逐步演进遗留系统,控制耦合与风险

总结

应用架构在业务与技术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,通过合理的领域划分与服务化策略,支撑业务敏捷与技术可演进。